作为“工业母机”、“生产基石”,高端装备已经成为强国、强企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构件,甚至战略资源。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夯实制造之基,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掌握基础、关键、核心的装备制造能力,才能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才能增强信心和底气。
如今,以“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为己任的国机集团已经研制了1000多项“中国第一”和“首台套”装备,亲历、见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张晓仑深知,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基础在制造业,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誉为大国重器“流水线”的国机装备不断突破高精度、超大型和极限制造技术,为我国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冶金、石化、设施农业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关键、核心装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作出了贡献。
大科技实现大突破
赋能科技之力,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和核心。张晓仑表示,国机集团是科技助推制造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用科技赋能制造业发展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者,国机集团将继续发挥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优势,努力为装备制造业创新转型打造新的发展引擎、赋予新的发展动能。
多年来,国机装备高度重视产业技术基础能力提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勇做原创技术“策源地”,勇闯前沿技术“无人区”,研制了诸多“首台”“首套”,解决了一系列国家“从无到有”“受制于人”的难题,着力解决重大装备基础领域的“卡脖子”和“短板”问题;重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发挥“链长”作用,集聚高端生产要素,助推高端装备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
2021年6月的一天,由国机集团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5000米地质岩心钻机关键技术与装备,在JZ04地热地质勘探井,采用P规格绳索取心钻具智能化控制钻进,终孔深度达到4017.50米,岩心采取率达到97.08%,实现了探采合璧,创造了两项亚洲纪录。
中地装公司还成功实现海底地震仪(OBS)的成果转化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电子数字重力仪,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亚洲唯一商业化生产高精度重力仪的国家(世界仅有两家)。
科技的力量在世界级加氢反应器的制造研发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2018年4月28日,由国机重装研发的总重达2400吨,国内炼油板块首套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正式发运。投入使用后,可最大程度提高渣油转化水平,将渣油转化率提升至85%(原装置仅为40%—50%)。
这台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巨无霸”背后,则是满满的“黑科技”。根据设计要求,总长超过70米的筒体由17件大型钢锭锻造成筒节组焊而成,且每段筒节都必须达到一级锻件水平,属典型的大型精密锻造,其制造工艺和复杂性均突破了世界加氢反应器极限制造纪录。
大项目凸显大能力
代表工业制造最高水平的重大项目,C919国产大飞机刚刚取得型号合格证并即将交付运营,这背后也离不开国机装备的贡献与付出——集团所属中国二重、中国重型院、中国电器院等企业为C919的腾飞提供重要技术及产品支撑。
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上,大型锻件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而拥有“国宝级”装备的中国二重承担了130余项飞机零部件的制造工作,其中包含大飞机机身、机翼、起落架、舱门等七大部段上百项关键件的研制生产(占整机锻件重量的70%),提供了超过2000多件试验件和装机件。
其中,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研制成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表示:“重大装备的考虑重点,是‘有无’问题,否则就要受制于人。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能做,8万吨模锻压力机就会起到这种作用。”
作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国家实力象征,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前苏联7.5万吨模锻液压机保持 51年的世界纪录。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着力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这是全体国机装备人巨大的荣耀与高光时刻。
同样在核电大项目上,尤其在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上,国机装备依旧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前,由国机集团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融合后“华龙一号”首堆首台主泵泵壳成功发运。核主泵位于核岛“心脏”部位,作为主泵国产化关键部件,该设备将用于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一期项目1号机组。该设备的发运,标志着二重装备攻克异形锻件制造、加工、焊接等难关,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批量化建设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设备的正式发运,标志着二重装备掌握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第三代核电泵壳内壁堆焊全自动焊接技术,在核电装备研制核心领域又迈出坚实的一大步。2017年8月,国家能源局同意华龙国际核电技术公司《“华龙一号”技术融合方案》。融合版“华龙一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最新世界安全标准。
大智能里的大未来
抢抓“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发展之机,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方向和未来。国机集团是抢抓机遇、创新转型的探索者、实践者,未来将坚定深耕机械工业行业,深入践行央企责任使命,立足产业报国、振兴实体经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向新而生,向绿而行,因数而智,化智为能”,助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更高端迈进。
在中航工业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块液晶大屏上,跳动着一排排参数,这些实时跳动的数据代表着一个航空关键零部件从上料到成品的几十道工序,工程师一目了然。对于现有产品涉及零部件近万项的飞机和发动机配套商来说,因为数字化车间的引入,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军用航空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7%、生产效率提升39%、不良品率降低54%、运行成本降低24%、能源利用率提高42%的傲人业绩。
这一新动能的背后正是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机六院”)。中机六院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总体要求,结合“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思想,依据航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通过打造智能车间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通过航空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车间的实施,中机六院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科研批产高度交叉的生产运行体系,带动国内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为行业内的智能化升级树立好的榜样,走出一条多机种、多型号、多技术状态的智能化生产道路。
而国机装备自身也是智能进化的受益者。作为山东省唯一纺织机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宏大”)通过科技创新,用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不仅实现了自我突破,还让产品进入智能化快车道。
智能化制造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终极目标,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提高为工业生产节约劳动力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青岛宏大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全流程数字化纺纱系统不断成熟,并在2017年9月的央企创新成就展上成功亮相。全流程数字化纺纱系统为实现无人纺织工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依据大数据平台,青岛宏大历经3年打造了“远程运维平台”(ROSS平台)。这一智能化平台能帮助客户快速解决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设备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公司从“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提供了助力,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制造与管理。
大农业下的大情怀
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重塑,我国进入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
作为中国主要的农机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之一,国机装备以“东方红”“中国收获”“中农机”等品牌为代表的农机产品享誉世界,并拥有国内完善的拖拉机产品系列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突破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产品,并明确提出,“推进智能高端农业装备产业化,通过农机物联,建立互联和农机数据服务,推动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技术的市场化应用”。
积极发挥产业链“链长”、行业技术策源地等作用,国机装备正在全力履行好央企责任与担当。9月7日,《学习时报》刊载张晓仑署名文章《以农机装备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护航粮食安全》,全面阐述并展现了国机集团为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工作成效。
在文中,张晓仑透露,为改变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国机集团研制多款高端及智能拖拉机产品,新一代无级变速重型轮式拖拉机更是代表了国内拖拉机制造最高水平;研发的全系列全谱系采棉机已经驰骋在新疆广袤的棉田中,不仅采净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棉效率也提高20%,成为机械化采棉的主力军;联合收获机突破高效能脱粒清选等关键技术,使机收损失率降低20%;大型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打破高端机具依赖进口的局面,更加适合国内实际需要,是国产青贮机中效率最高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农机装备领域的后来者,国机集团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2021年生产手扶插秧机超过1.3万台,高速插秧机突破2000台。尤其在高速插秧机的研制中,中国福马先后攻克了6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卡脖子”难题。
而在农业智能化战线上,中国农机院研发的“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是世界首个涵盖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全生产环节的农机物联网平台,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了灌溉水、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精准化的突破。
张晓仑表示,国机集团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强化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制造,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农机装备企业。